匿名
未登录
登录
百问网嵌入式Linux wiki
搜索
查看“Linux command and tools”的源代码
来自百问网嵌入式Linux wiki
名字空间
页面
讨论
更多
更多
页面选项
Read
查看源代码
历史
←
Linux命令和工具
因为以下原因,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:
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:
用户
该页面已被保护以防止编辑和其他操作。
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。
=下载安装VMWARE,下载ubuntu映象、打开= 请参考各开发板的'''高级用户使用手册''',这些手册可以使用git工具下载,<br> GIT的使用方法请参 http://wiki.100ask.net 中的[[ BeginnerLearningRoute | 初学者学习路线]]。<br> <br> 首先参考各开发板的'''高级用户使用手册''',去百度网盘中下载VMWARE软件,下载 <code>100ask-vmware_ubuntu18.04.7z</code> 。<br> <br> 然后安装VMWare安装,VMware有两个软件,它们都可以使用,建议使用第2个: *1. Vmware Workstation Pro:这是收费的,可以试用30天 *2. 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:这是免费的 <br> 最后解压100ask-vmware_ubuntu18.04.7z,用VMWare打开它,就可以开始下面的练习了。<br> =Linux基本操作(在ubuntu中练习)= Linux常用命令的练习,既可以看视频,也可以看WIKI上的文档;<br> <br> 录制视频时写的文档可以使用GIT命令下载,需要使用、修改这些文档的学员,尽可使用,没有版权限制。<br><br> 这些命令的操作视频,大部分是我同事王辉录制的,是之前2017年录制的'''S3C2440加强版裸机视频'''的一部分。<br><br> 这些视频是在 ubuntu16.04 上操作的,跟现在使用的ubuntu18.04没有显著差别。<br> *视频可以从网盘中下列红框所示的目录下载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2.png]]<br><br> *录制视频时所写文档,可以使用GIT下载,它位于如下图红框中所示位置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4.png]] <br><br> *Linux命令的wiki内容如下: <br> ==ubuntu桌面简单操作== *1. Ubuntu和Windows的最大差别:目录 *2. 启动终端 *3. 设置屏幕 ===1. Ubuntu和Windows的最大差别:目录=== Windows中每一个分区都对应一个盘符,盘符下可以存放目录与文件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5.png | 800px]]<br> '''注意:目录就是文件夹。''' Windows下某个文件的绝对路径以盘符开始,比如:C:\abc\def\hello.txt,这是在C盘的abc目录下,有def子目录;而def中有hello.txt文件。 Ubuntu中,以树状结构表示文件夹与文件,没有盘符的概念。<br> 比如:/abc/def/hello.txt,这表示在根目录下有abc子目录,而abc下又有def目录;def中有hello.txt文件。<br> 从名字<code>/abc/def/hello.txt</code>中你无法知道hello.txt文件位于磁盘哪一个分区。<br> 注意:要想查看某个分区挂载在哪一个目录下,可以执行命令:<code>df -h </code> 对于普通用户,在Ubuntu下不再关心分区、盘符。需要关心的是哪个目录存什么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6.png | 800px]]<br> Ubuntu中的目录遵循FHS标准(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,文件系统层次标准)。<br> 它定义了文件系统中目录、文件分类存放的原则、定义了系统运行所需的最小文件、目录的集合,并列举了不遵循这些原则的例外情况及其原因。<br>FHS并不是一个强制的标准,但是大多的Linux、Unix发行版本遵循FHS。<br> 这些目录简单介绍如下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7.png | 800px]]<br> ===2. 启动终端===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8.png | 800px]]<br> ===3. 设置屏幕=== 在我们的后续学习过程中,很少使用Ubuntu的桌面系统,都是远程登录上去的。<br> 但是如果Ubunut的桌面显示太小、太大,总是让人不舒服。这时可以修改屏幕分辨率,方法如下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09.png | 800px]]<br> ===4. 设置网络=== 这是很复杂的,有一个文档专门讲解怎么设置网络。<br> 使用GIT下载文档后,设置网络的文档位于下图红框所示目录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10.png ]]<br> ==[[ %E7%AC%AC003%E8%AF%BE_linux%E5%85%A5%E9%97%A8%E5%91%BD%E4%BB%A4 | Linux入门命令(点击跳转) ]]== ==[[ %E7%AC%AC004%E8%AF%BE_vi%E7%BC%96%E8%BE%91%E5%99%A8 | vi编辑器(点击跳转) ]]== ==[[%E7%AC%AC005%E8%AF%BE_linux%E8%BF%9B%E9%98%B6%E5%91%BD%E4%BB%A4 |linux进阶命令(点击跳转) ]] == =虚拟机和Ubuntu的网络设置= Windows、Vmware上的Ubuntu、开发板,三者的网终互通问题是初学者经常碰到的。<br> Ubuntu的上网问题,也是初学者经常碰到的。<br> 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录制过视频,但是效果不好。<br> 后来写了一个文档,直接列出了所有情况,看文档的效果更好。<br> <br> '''本节内容不录视频''',请直接看文档。<br> 下载本视频的GIT文档后,可以在下图所示目录观看文档:<br> [[File:Linux_command_and_tools_010.png ]]<br> =开发工具的使用= 在开发过程中,我们会用到如下工具:<br> *1.<code>MobaXterm</code>:可以用来远程登录Ubuntu,可以操作串口。 *2.<code>SourceInsight</code>:源码阅读、编辑工具,非常好用!特别是在分析大型软件时,它能提供函数、变量的快速查找、跳转功能。<br> *3.<code>FileZilla</code>:Windows和Ubuntu之间转文件的工具。<br> *4. <code>Notepad++</code>:文本编辑工具,比记事本好用。<br> 前3个工具,在各开发板的'''高级用户使用手册'''里都有介绍,我就'''不录制视频'''了。有时候看文档比看视频效率高。<br> 第4个工具,不需要任何文档来介绍怎么使用它,太简单了。<br> =搭建开发环境之引导= *1.嵌入式Linux开发有哪些内容 *2.日常工作中开发流程是怎样 *3.搭建开发环境需要做哪些事情 *4.烧写系统 ==1.嵌入式Linux开发有哪些内容== 我们的学习过程涉及Linux的整套系统:bootloader、Linux内核(含驱动程序)、根文件系统、部署在根文件系统上的APP。 注意:u-boot是一种非常流行的bootloader 嵌入式Linux系统,就相当于一套完整的PC软件系统。 以Windows为例: ① 电脑一开机,那些界面是谁显示的? 是BIOS,它做什么?一些自检,然后从硬盘上读入windows,并启动它。 类似的,这个BIOS对应于嵌入式Linux里的bootloader。 Bootloader的作用就是去Flash、SD卡等设备上读入Linux内核,并启动它。 ② Windows系统必需的软件,比如IE、文件浏览器等保存在哪里? 在C盘上,里面有各种系统软件。 对应的,系统运行必需的文件在Linux下我们称之为根文件系统。 ③ windows能识别出C盘、D盘,那么肯定有读写硬盘的能力。 这个能力我们称之为驱动程序。当然不仅仅是操作硬盘,还有网卡、USB等等其他硬件。 嵌入式Linux能从Flash上读出并执行应用程序,肯定也得有Flash的驱动程序啊,当然也不仅仅是Flash。 ④ Windows启动之后,我们就是聊QQ、玩游戏了,这些就是APP,它们存在磁盘上 同样的,嵌入式Linux系统中我们也有各种APP,它们位于根文件系统上。 简单地说,嵌入式LINUX系统里含有: ① bootloader:用于启动Linux内核 ② Linux内核(含有驱动程序):提供进程管理、文件管理、硬件驱动等 ③ 根文件系统:系统运行必需的文件、程序 ④ APP:保存于根文件系统上 ==2. 日常工作中开发流程是怎样== Bootloader、Linux内核、APP等等软件,需要在Ubuntu中编译; 但是阅读、修改这些源码时,在Windows下会比较方便。 所以,我们需要在Windows、Ubuntu上都存有源码。 ① 在Windows上阅读、研究、修改,修改后上传到Ubuntu ② 在Ubuntu上编译、制作 ③ 把制作好的可执行程序下载到开发板上运行、测试。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,我们会用到Windows、Ubuntu、开发板,如下图所示: ==3. 搭建开发环境需要做哪些事情== 以下内容在各开发板的高级用户使用手册中都有描述: ===3.1 安装VMWare、下载Ubuntu映象=== 必须做。 ===3.2 安装Windows上各个APP=== 必须做,这些APP有:SouceInsight、FileZilla、MobaXterm、Notepad++ ===3.3 下载源码和工具链=== 工具链:必须下载或上传到Ubuntu,并设置好PATH环境变量。(简单地说,工具链就是编译器) 源码:u-boot、Linux内核,学习到时再下载也行,Windows和Ubuntu各存一份。 注意:根文件系统是使用buildroot制作的,它无需放在Windows上。 ===3.4 连接开发板=== ① 连接电源线到开发板, ② 开发板的串口线,接到Windows电脑;并用MobaXterm连接串口。 ③ 开发板的网线,接到路由器或交换机,网络的设置请参考以下文档(可先不做): ==4. 烧写系统== 如果系统崩溃,或是新到手的板子上没有系统,请根据手册来烧写系统。
返回至
Linux命令和工具
。
导航
导航
WIKI首页
官方店铺
资料下载
交流社区
所有页面
所有产品
MPU-Linux开发板
MCU-单片机开发板
Linux开发系列视频
单片机开发系列视频
所有模块配件
Wiki工具
Wiki工具
特殊页面
页面工具
页面工具
用户页面工具
更多
链入页面
相关更改
页面信息
页面日志